VI(Visual Identity)设计是企业视觉识别的系统化工程,比LOGO设计更复杂且具有延展性。以下是专业级的VI设计思路框架,包含关键步骤和落地方法:
一、VI设计核心逻辑
1. 品牌战略先行
明确品牌定位(如特斯拉「高端电动科技」)提取核心关键词(如苹果「简约、人性化、创新」)
制定视觉传达目标(如星巴克「第三空间温暖感」)
2. 视觉基因解码
主LOGO的超级符号(如耐克的Swoosh)品牌色系心理学应用(蒂芙尼蓝=奢侈品独特性)
辅助图形系统(LV花纹/IBM条纹等)
二、VI系统构建6大模块
1. 基础系统(刚性规范)
标志系统
主标志及安全间距(如最小使用尺寸规定)反白/单色版本(适用于不同背景)
错误使用示例(红线警示)
标准色系
主色+辅助色(含Pantone/CMYK/RGB/HEX值)明度梯度规范(如腾讯蓝的10级渐变)
专用字体
中英文组合规范(如小米「Mi Sans」字体)字距/行距数学比例(保持视觉一致性)
2. 应用系统(柔性延展)
办公系统
名片(信息层级:logo/姓名/职位优先级)PPT模板(标题栏/图表色/icon风格)
空间导视
门店门头比例(如麦当劳「黄金拱门」高度公式)导向牌信息密度(每平方米文字量控制)
数字媒体
社交媒体封面尺寸矩阵(Facebook/TikTok等差异)动态LOGO规范(如Windows开机动画帧数要求)
三、专业设计流程
1. 品牌视觉审计
现有资产盘点(颜色/字体/视觉元素DNA提取)竞品视觉对标分析(制作SWOT矩阵图)
2. 视觉概念开发
情绪板(Mood Board)制作
收集50+参考图像/材质/色彩样本用关键词聚类(如「科技感」=液态金属/光纤蓝)
三维风格测试
拟物化vs扁平化(如iOS系统演变史)动态化可能性(如美团袋鼠耳朵的动效)
3. 系统化落地
制定《VI手册》层级:
1.0 基础规范 └─1.1 标志最小尺寸 └─1.2 色彩色值偏差允许范围 2.0 应用场景 └─2.1 员工制服绣标位置 └─2.2 货车涂装分区规范
四、关键设计原则
可复制性
建立参数化模板(如Adobe CC Libraries)标注尺寸数学关系(如圆角半径=1/8高度)
场景适应性
暗黑模式适配(如Discord的深色UI规范)小尺寸优化(APP图标16px下的辨识度)
文化兼容性
全球化设计(如可口可乐阿拉伯版特殊字体)无障碍设计(WCAG色彩对比度标准)
五、行业标杆案例
特斯拉VI系统:
红色「TESLA」字标严格限定使用场景超级工厂的极简灰白主色调
充电桩的发光条带作为辅助图形
日本711便利店:
橙绿条纹的24小时视觉暗示收银台区域的色彩心理学应用
季节限定包装的快速迭代机制
六、交付物标准
核心文件包
PDF版VI手册(300dpi印刷级)矢量源文件(AI格式分层)
字体授权证明文件
场景化预览工具
动态演示视频(展示实际应用效果)3D建模文件(用于空间场景模拟)
专业建议:VI设计需预留20%弹性空间应对未来扩展,建议每3年做一次视觉健康度诊断(通过消费者认知调研)。初期投入应聚焦高频接触点(如包装/数字界面),逐步完善长尾场景。